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转发】国内水运集装箱的阶段性特征及市场格局

2019-08-09 18:58:05 浏览次数:958

东鸿集装箱.jpg


   我国国内集装箱运输始于铁路。1955年,铁道部成立集装箱运输营业总所,选择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济南和上海等6个车站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到1958年扩大到18个站,共有集装箱5971个。当时使用的集装箱仿自苏联,为铁木结构,长2米,宽1.25米,高2.45米,自重625公斤,载重2.5吨(后增至3吨)。用卡车作为短途转运工具。1956年,我国签署《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协定》,与中东欧国家开展集装箱国际运输。同年开展上海、大陆、沈阳之间的集装箱近海运输,将部分散杂船改造用于运输小型集装箱,但因货源不足而停办。


   之后经过相当长时期探索,我国国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缓慢。随着国际海运航线上集装箱运输船舶的逐步增多,国际标准化集装箱运输模式也逐步在国内萌芽。


   1996年12月由厦门实现储运公司[1]运营的3000吨级“丰顺”轮,装载20个国际标准集装箱首航厦门同益码头至上海龙吴码头,开启了国内水运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的先河。1997年3月份,南青公司[2]的“南青一号”轮开通了上海至蛇口固定班轮航线。同年12月,中海集运首艘千箱位内贸集装箱船舶“向平”轮满载1008标准箱,由上海港出发,目的地是福建泉州港。千箱位内贸集装箱船舶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自此,国内集装箱水运的发展就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国内水运集装箱运输市场相对独立,起步较晚,发展却很快。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全国主要集装箱口岸内贸集装箱吞吐量已经占到全部吞吐量的27%左右。截止到目前为止,经营沿海内贸集装箱运输的船公司有18家,各家共同开设运输航线达40[3]余条,每月航班达600[4]艘次。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537.1万TEU。


 国内水运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中国国内集装箱的起步阶段(1996-2000年)


  这个阶段是国内水运集装箱运输的萌芽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出现许多家从事内贸集装箱运输的船公司。从控制运力来看,排名前三位的国内水运集装箱运输公司的市场份额占77%,市场集中度高。

因为没有可以参照的对象,他们都是边向外贸学习边摸索,试图建立一套符合国内水运集装箱运输的流程和模式。但遗憾的是在这个阶段缺乏交通主管机关和行业协会的指导,形成了各家公司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出了个性化的流程、模式,各自为政、互不买账。造成行业的从业人员穷于应付多种模式,操作混乱,效率低下。这个阶段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1)船舶投入多为集散两用船,船龄较老,箱况不佳

因为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投入使用的规范集装箱很少,大多采用原来的散货船改造的所谓集散两用船,船龄大多在10年以上,甚至有不少是20年以上的老旧船舶。并且船型较小,大多采用1500吨-5000吨载重吨船舶,其中3000吨船舶为主力船型。各家船公司使用的集装箱以租用为主,来源基本有两个:一外贸淘汰的二手箱被私人购买后的私人出租方;二是国际箱公司比如GESEACO、TEX等箱租公司。

(2)操作模式参照外贸标准,冗繁复杂

初期操作几乎全部采用手工填写单证,后来各家船公司研发了自有的操作系统,采用单证打印,但信息的传输仍较为原始。因为多采用外贸相关标准,严谨度比较高。

(3)国内水运集装箱生态链尚未建立,社会认知度低

在这个阶段,主要港口的航线刚刚开设起来,代理、堆场、维修、拖车等配套设施和从业人员都极为缺乏。大多数人对行业不了解,环节配合和沟通效率较差。围绕国内水运集装箱的生态圈还没有形成。国内市场刚刚起步,市场对集装箱运输的认知非常低,对客户而言运输方式的改变是需要极大勇气。货源的开发进度较慢。同时,对于适箱货的把关比较严格,使得运输销售更加的困难。

   虽然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遇到种种困难,但其发展速度相当快,从1999年,交通部和中国港口协会开始统计内贸集装箱的吞吐量。截止2000年底,全国主要港口的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TEU。


  2.中国国内集装箱的充分竞争、野蛮生长阶段(2001-2010年)


  这个阶段是国内水运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阶段。由于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化的理念逐步让人们接受,适箱货扩充开发,内贸集装箱市场也渐渐火爆起来。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个阶段中,涌现出许多家专门从事国内集装箱水运的公司,因为内贸行业不需要“一关三检”的强制管控,也不需要水运主管部门的航线审批,门槛相对较低。只要具备一定的资本实力,或借助租用方的资源轻资产启动,就能开展运营。如果管理相对清晰,方法相对得当,公司的正常发展就不是难事。

正因为门槛相对不高,也有相当多的具有投机动机的从业者混迹其中,利用既有的资源和市场快速发展的态势,布局看似规范的运营机制企业,利用该行业特有的现金流比较充裕的特点做跨界投资或人为抽金[5]。这种操作方式正常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一旦市场发生波动,现金流紧缩,企业就会面临严重危机。这个阶段先后有4家民营企业出现了经营不善倒闭的问题,对整个国内集装箱水运行业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在这个充分竞争阶段,行业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如下:


(1)缺乏行业指导和监管

国内水运集装箱市场被认为是新兴的朝阳行业,很多投资方都纷纷投入其中,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就有10家左右的内贸船公司出现。与此同时,行业内监管的缺失严重,良莠不齐的市场发展,造成货主利益受到伤害时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尤其是出现企业恶意倒闭形成社会多角债时,受害方无法得到应得的救赎。

(2)市场竞争环境恶劣

国内水运集装箱行业第一代的从业人员大多不具备航海类或贸易类背景,跨界的做法极其不专业。再加上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低层次人员大量涌入,次层次的行业竞争手段很快成为流行。行业内商业贿赂的出现,成为行业发展的潜规则。尤其是代理公司,从揽货到货物上船、目的港送货,把这种潜规则当作公关利器。特别是其中经营不善的企业倒闭,客户对国内水运集装箱行业有了更新的认知,可信度大幅下降。

 (3)市场运价低位徘徊

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全行业陷入战国混战阶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同质化航线上的运价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尤其是在阶段后期,市场波动更加频繁,市场运价长期处于低位,航运行业的周期性规律似乎失灵,行业的发展处于迷惘阶段。

   此阶段,排名前三位的国内集装箱运输公司的控制运力份额为41%,市场集中度大幅下降。市场充分竞争阶段虽有诸多不和谐,但仍未影响市场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主要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300万标箱。内贸箱量占全国集装箱总吞吐量之比,从起步之时不足7%,发展到现在的27%,中国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事业在这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3.中国国内集装箱的资源集中、趋于垄断阶段(2010-至今)


随着国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海运十年周期说”被大幅缩短,只要3-4年就有一个比较大的起伏。在这个起伏的过程中,行业不断的重新洗牌,不断的进行优化,锻造了这个行业。

在这个阶段,外部资本介入行业的发展,很多航运公司纷纷斥巨资打造自己的船舶,而且船型规模也越来越大。“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做大做强”成为了这一时段各家公司掌门人的共识。在这个背景下,国内集装箱运输市场上的运力迅速增大。

但经过前期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市场货源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市场货源运输需求与不断被放大的船舶运力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该阶段国内水运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特点如下:

(1)船舶大型化成为常态

货物的集装箱运输理念深入人心,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化是未来的趋势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货运市场形成集装箱运输的良好氛围。船舶的载重吨已大幅增长,1万吨船舶是基础船型,主力船型是3万吨船舶。目前固定投入内贸市场吨位最大的船舶是“中外运渤海”,船长210米,载重吨为7万吨。

(2)货源区域不断扩大、适箱货的范围逐步扩充

货源腹地的开发不断扩大,区域内已几无真空地带。原来困宥行业的适箱货范围得到扩充,煤炭、散装水泥、散装瓷土、散装粮食、袋装液体等等都成为集装箱运输的常态货源。

(3)新技术在国内水运集装箱运输得到初步使用

新的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电子箱封、自动配载、无纸化交接、陆运数据平台、网上订舱、船讯信息即时查询等技术等到使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广泛应用,国内水运集装箱的发展更加步入快车道。智慧物流的概念除了指智能化、信息化外,还包含了环保理念在内。未来的国内水运集装箱应该朝着整合智能、绿色环保的方向努力。

    经过多次的市场打磨,逐步出现了规模化运营企业。在市场份额和运营意识上引领行业的发展,也形成了寡头垄断。此阶段,排名前三位的国内集装箱运输公司的控制运力份额增长到了63.7%。虽然市场集中度在提升,但仍然没有达到第一阶段的市场集中度。而且,尽管市场集中度较高,但由于产能过剩严重,行业“领跑者”并没有垄断定价的话语权,市场运价仍然在低位徘徊。

 

  4 .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水运集装箱市场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形成独特的市场格局,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行业格局还会有进一步的改变。总体来看,呈现如下趋势:

(1)多式联运成为发展方向

国家这些年大力推进海铁联运、公水联运,促进多式联运快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也在逐步形成,无车承运人的全国试点以及相应的财税安排将大力促进水运物流平台的发展,进而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逐步成长。公水联运、水水联运[6]、铁水联运等运输方式成为行业发展新的方向。如何在各种联运汇总做到无缝衔接,是从业人员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难题。

(2)个性化服务不断增多

内贸集装箱领域的产能过剩严重,市场竞争激烈,面向客户的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个性化的服务变得逐步更流行。比如,特种箱不断创新。如TK箱、开顶箱、平板箱、框架箱、冷藏箱、卷钢专用箱等都逐步投入使用并为客户接受。

(3)金融衍生业开始服务于国内水运集装箱运输

金融衍生业务主动切入国内水运集装箱市场,对于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未来,信息流、物流、证据流、票据流和金融流“五流合一”将在内贸集装箱领域变得更为流行。

(4)竞合模式在从业人员意识中萌芽

混战格局对行业发展不利,低迷的运价不但伤害了企业自身,同时还殃及货主。低迷的运价使得企业无法致力于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货主所能获得服务可能在低运价下打折,从而对货主带来负价值。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业界充分认识到竞合对于构建行业良性生态的重要性,多赢发展的意识在行业内逐步萌芽。


热销产品